数据造假肆虐,APP反作弊到底谁来买单?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data/cxweb/www/gupowang.com/public/article/view.html on line 71
7年前

1.png

来源|量江湖  ID: adwujialiang

作者|史建刚

 

一、假量泛滥,移动互联网野蛮生长谁是受害方?

 

近年来,移动互联网浪潮井喷,席卷中国大陆。在这次革命浪潮之中,众多资本都在追逐热点,找风口赌入口,App就是这个时代的入口载体。资本的涌入,造成互联网推广这个行业迅猛发展的同时,也滋生了众多泡沫,其中最大泡沫就是流量造假。

 

流量造假的恶果之一是获客成本高居不下,假流量一直在数字上补贴着真流量的价格,表面上看到2块钱能买来的假量用户,最终核算到真用户头上,价格已经超过了100块,甚至上千块。真用户获客成本的攀升和用户红利的衰竭在吞噬着这个行业发展的动力。

 

假量造成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将“假量”输出:一方面假量输出给互联网公司,掩盖了产品问题,制造了公司一时繁荣的假象,整个公司被假量绑架,失去创新动力,错失良机。

 

更为可怕的是,这个“假”已经输出到资本市场:通过互联网公司,这个造出来的假用户、假数据,一层层的输出到VC,再到资本一级市场、二级市场,所有参与其中的人们从上到下精心的维持着一个皇帝新衣。

 

二、借助大数据技术遏制假量,移动互联网治乱有希望

 

2.png

 

溯本求源,流量造假本质上就是两大问题:一个是是供需关系不均衡造成的;另外一个是结算技术手段上的落后。

 

而今的社会,技术不仅仅是工具,而是塑造我们的生活和生产关系的母体,在假量这个问题上,由于CP方不能发展出快速识别的用户质量的技术手段,只能听从市场的惯性,按照CPA来结算,就是按照用户激活数来结算,这在技术上就为作弊留下空间。

 

公平交易的主张是:一分钱一分货。

 

推广应该按照用户的质量来结算,而非按照用户的数量来结算,本应该是天经地义的,但为什么没有得到实施呢?

 

答案,是技术手段不支持!

 

目前技术条件下,CP区分用户质量的时间周期大概是1-3个月,按照这个结算周期,是没有渠道愿意合作的,但是如果区分用户质量的时间周期是10分钟呢,那么双方就有了博弈的空间。

 

在以BAT为首的中国互联网格局下,企业阶层已经固化的今天,不断攀升的获客成本,已经扼杀了整个行业的发展动力。一个真实用户的获取成本,已经超过百块,有的甚至超过千块。(在这里,我们说的是真实用户的实际成本)如此昂贵的获客成本,是互联网业务发展的噩梦,不会再有创新企业成长空间,而变成了巨头之间的博弈。现在创新企业担心的不再是“BAT抄你的怎么办!”,而是“BAT不投你,你怎么办!”。

 

据报道,目前市场上超过70%的流量都是假流量。我们简单算一下,如果能够清除其中50%的假量,那么互联网公司获客成本将降低50%,变成几十块钱一个真实用户,这实际上相当于把时针拨回到了2013年,而在2013年的这个时间窗口,整个互联网的发展空间和潜能我们都是知道,如果我们能重回到那个时间窗口,那么每个公司都将拥有更好的机会。

 

三、app推广防作弊服务商的价值体现

 

实际上,所有的互联网公司,诸如阿里、百度、腾讯、乐视,都或多或少的投入人力物力在反作弊方面,但因为经验和技术投入程度不同,大家在实际的操作能力上参差不齐:

 

有的靠手工,靠肉眼,靠Excel和Sql语句,通过简单的数据加工和对照,我们称之为“以人肉为中心的防护体系”;

 

有的配有专业的系统,靠对关键的硬件参数和业务指标,比如留存率等的判断,我们称之为“以KPI为中心的防护体系”。

 

然而,流量造假早就告别过去的小黑屋、小作坊的时代,已经进入到高科技、成建制,术业有专攻的生态圈合作阶段,其生态丰富程度不亚于马云的电商生态。在造假水平上早已炉火纯青、惟妙惟肖,可以伪造任何参数,满足各种KPI考核,几乎防不胜防。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运营人员发现,新发展用户的留存率、在线时长等参数都非常正常,但就是没有业务转化,没有购买转化,原因是这是一群由代码遥控的机器用户。

 

值得注意的是,提供反作弊服务的公司极少,据笔者了解,业内仅有两家专业提供反作弊服务,量江湖、数盟,量江湖反作弊采用以用户行为模式(UBP)为中心的综合防护体系,通过机器学习和大数据技术,实现对用户质量的识别与量化,可是识别快速识别所有的作弊手段,其表现出以下几大特点:

 

快:10分钟给出结果,快速判断这个渠道的流量构成,自然用户、激励上墙用户、还是机器制造的代码用户的数量比例;

 

细:判断的颗粒度细,给出的判断到IMEI号,而且支持数据的导出;

 

全:收集了超过2000多种的作弊手法,覆盖了几乎所有的作弊手段,而且像病毒库一样实时更新,将假流量扼杀在信息源头;

 

轻:量江湖SDK不获取任何用户及应用的业务数据和隐私数据,安全轻便,是目前市场上最轻小最安全的反作弊SDK;

 

四、反作弊服务到底谁愿意来买单?

 

而那些拿着自己的真金白银做app推广,却被渠道刷量造假坑害的良心APP深受其害,那些中大型企业APP,他们的数据被造假,用户运营变得变动,无法优化渠道投放策略,他们也是受害方,然后最大的受害者一定是CEO,是投资方。

 

结语:

 

野蛮生长过后的移动互联网,在瑟瑟的资本寒冬中,面临着用户红利结束和获客成本过高的结构性矛盾。数据造假产业链严重扰乱整个互联网秩序,移动互联网获客成本高企不下的今天,APP推广反作弊将是移动互联网治乱的一把利器,对渠道造假的甄别,也有利于助力企业降低推广成本、运营真用户、杜绝假流量,最终营造一个健康良性的移动互联网环境。

 

【相关阅读】

谈谈数据作弊的法律问题(一) 

数据造假肆虐,APP反作弊到底谁来买单?

APP刷榜调查:各方都在潜规则中受益,虚假之恶盛行 

扒一扒那些如日中天的APP刷榜造假事件,反观防作弊的迫切性 

静默安装——APP推广反作弊揭秘系列 

 

姑婆那些事儿推广服务 点击 :http://www.gupowang.com/news/4585.html

大家都爱搜:ASM 互联网资讯类类有话说App推广运营经验线下推广活动推荐微信营销姑婆专题姑婆圈ASO校园推广地推ASO100渠道刷量校园运营团队

姑婆那些事儿(www.gupowang.com)是互联网推广运营知识分享平台,关注移动推广(android,ios)运营,网站推广运营、校园推广及互联网领域最新动态 。欢迎关注我们的微信(gupo520),新浪微博(姑婆那些事儿)。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互联网,仅作分享学习之用,姑婆那些事儿负责整理推荐。文章仅代表原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平台运营者观点与立场。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姑婆那些事儿—小秘书(微信号:gpxms001)协商解决。

收藏

{{favCount}}

个人收藏

投稿请戳这里!投稿
0

次分享

文章评论(0)

{{ user.nickname }}
发表评论
登录 进行评论
加载更多 正在加载中... 没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