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干货:深度解析滴滴快的合并,爱恨就在一瞬间?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data/cxweb/www/gupowang.com/public/article/view.html on line 71
8年前

 (作者 廖锡宁)传统实业家拍的是战争戏,拼的就是你死我活;资本界拍的是AV,泾渭不再分明,一切皆可融合。姑婆学妹的IT分析处女作,希望大家支持。

u=508646140,4062272924&fm=11&gp=0[1].jpg

滴滴和快的的前世今生

滴滴和快的前世

2015年2月14日,滴滴和快的在婚礼上手牵着手,回头看去,满眼都是自己过去的影子——


1,宣传

当你进入“滴滴打车”的百科时,它曾满带自豪地告诉你:“滴滴打车是时下最热、最酷、最帅的手机‘打车神器’,是覆盖最广、用户最多、最受用户喜爱的打车应用。”


同样的话,出现在“快的打车”的官方网站上:“快的打车占据国内打车软件市场近60%的份额,是国内最大的出租车叫车软件。”


2,融资

2013年4月,滴滴打车获得干爹腾讯公司1500万美金的B轮融资;


2013年4月,快的获得干妈阿里巴巴、经纬创投1千万美金的A轮融资。


3,支付宝和微信参战

2013年8月,快的打车接入支付宝,成为全国唯一一家可以通过支付宝在线支付全部打车费用的打车APP。


2014年1月4日,滴滴打车正式与微信开启合作,可以用微信支付车费。


4,补贴大战

2014年1月10日,滴滴打车与微信支付联合推出活动,乘客使用滴滴叫车后通过微信支付立减10块钱,司机立即获得10块钱奖励;


2014年2月17日,支付宝和快的打车宣布,将升级补贴方案,快的方面同时表示,其打车奖励金额永远会比同行高出一元钱。


滴滴和快的今生

大家猜到了开头,却猜不到结局——


2015年情人节,在大多数人始料未及的情况下,滴滴快的“闪婚”成功。冤家终成眷属,闪瞎的不仅是单身狗的眼。滴滴CEO程维浪漫告白:“打则惊天动地,和则恩爱到底!”。


快的CEO吕传伟则甜蜜回应:“这次合并创造了共赢,也创造了历史,每一位谈判的参与者,包括阿里巴巴和腾讯,都对双方合并的决定表现出了一致的认可和赞誉。”


当然,除了甜言蜜语,一纸婚书中还大有名堂。


据程维称,这次合并创造了三个记录:


1,中国互联网历史上最大的并购案;


2,最快创造了一家中国前十的互联网公司;


3,整合了两家巨头的支持。两家联姻后设立CO-CEO,由滴滴与快的原CEO共同担任,管理层团队依然各自牢牢掌握着公司绝对控制权。吕传伟的话更是泄露天机:有什么互联网领域更有可能走向世界,移动出行是最有希望的。


内忧和外患,合并是必然

对比滴滴快的和优酷土豆

滴滴与快的的联姻,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两年前的另一桩婚事——2012年3月12日,优酷宣布与土豆网合并,引领中国网络视频行业进入发展新阶段。但看似相似的“爱情买卖”背后,有着各自复杂的小算盘。


第一,优酷土豆合并采取的是100%换股的模式,合并之后由优酷CEO古永锵担任优酷土豆的总CEO。


滴滴快的直到现在的说法仍是“战略合并”,未放出确定的股份分配消息,但如不出乎意料将接近五五开,同时由两家公司的CEO联合出任CO-CEO。


第二,优酷与土豆虽同为视频网站,但一方面,二者之间存在资源互补关系:优酷主打“快者为王”,欢迎一切以微视频形式出现的视频收藏、自创与分享;土豆主打“原创至上”,倡导“每个人都是生活的导演”。另一方面,PPTV公司CEO陶闯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土豆网面临运营压力是合并的重要原因,即土豆“有求于人”,按规矩得“随夫姓”,才有后来的“优酷土豆”而非“土豆优酷”。


相较之下,滴滴与快的可谓自由恋爱,旗鼓相当,在市场、模式都高度重合的情况下并为一家。


爱情不是你想买,想买就能买。那么,到底是什么让原本互黑得飞起的滴滴与快的偃旗息鼓、握手言和?难道真是爱恨就在一瞬间?


滴滴和快的合并的必然

自古以来,促成巨大变革的时代少不了四个字:内忧外患。事实上,滴滴与快的的婚事同样如此。


内忧——大规模烧钱的竞争不可持续

在快的CEO吕传伟的公开信中,合并理由的第一点明确提到:恶性的大规模持续烧钱的竞争不可持续。


既然是“烧钱”,烧的必定不是小数目。传说在2014年的烧钱车轮战中,滴滴打车每日补贴司机和乘客的钱高达1000万至2000万人民币,两家公司为了争夺市场总共已经烧掉了二三十亿元人民币,长此以往,注定只能两败俱伤。


而联姻之后,两家公司既各自保持“经济独立”,又免去了相杀之苦,省下来的这一部分钱当然有更要紧的事情要做。按照吕传伟的原话:“合并后可以避免更大的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新公司可以马上加速,开展很多新的业务。”至于新的业务会是什么,之后我们会略作探讨。


外患——洋老虎Uber的威胁以及政府政策

除去内忧,两家电召公司的老大还有诸多“外敌”在虎视眈眈。


最大的外敌莫过于“洋老虎”Uber。Uber是一家风险投资的创业公司和交通网络公司,总部位于美国加利佛尼亚州旧金山,以移动应用程序链接乘客和司机,提供租车及实时共乘的服务。说白了,Uber同样涵盖了滴滴与快的目前经营的业务。


此前在中国大陆,Uber已经进入了上海、北京、广州、深圳、杭州、成都、武汉七个城市。但真正标志着它向中国市场伸出爪牙的是2014年12月17日,百度CEO李彦宏与其签下的一纸婚约:Uber会在移动端App内整合百度地图、百度LBS平台、导航、百度钱包等功能和服务;此外,百度地图移动端用户也可以直接从地图里连接Uber的叫车服务。联想到日前李彦宏在百度内部吹响的“冲锋号”,不难看出虽然近期较为低调,百度依然是一家野心勃勃的互联网公司。


同时,Uber也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在百度上搜索打车软件时,第一条出现的是名不经传的“易到用车”。此乃何许人也?原来,2014年8月,易到联合百度一起推出商务租车服务“百度专车”,以百度地图作为平台,易到用车则作为车辆租赁合作方。这是百度试水电召市场的第一步,为Uber的落地做下了铺垫,未来存在着一定可能由百度促成国内Uber与易到的合作。


易到用车不久前刚刚登陆北美市场,将纽约、旧金山和凤凰城三地作为城市试点,目标锁定在那些去美国游玩的中国旅客。而去年也是易到用车国际化扩张第一年,可能会在20多个海外城市开通服务。Uber更是已经在近21个国家的60个城市开辟市场,二者有着天生的国际化优势。


有上海市民在体验Uber时叙述:车辆到达时间比电脑推算还提前一分钟,而在等车过程中还能不断通过app查看预约车辆位置,预约车辆司机和车牌号也能一目了然,还可以提前估算乘车费用。由于Uber是拿信用卡注册,到目的地后直接下车,不用给钱,非常方便;只是价格昂贵,暂时难以打开广阔的中国市场。


一旦Uber顺利落地,其带来的冲击只怕斗得两败俱伤的滴滴与快的都难以招架。本着攘外必先安内的原则,滴滴与快的抢先联手,一举成为中国排名前十的互联网公司才是稳妥之举,至少能够将国内的对手远远抛到身后。


两位新人面临的另一个压力则来自于中国政府。去年交通运输部发表《关于促进手机软件召车等出租汽车电召服务有序发展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明确了严格管理驾驶员终端软件发放与使用、逐步实现出租汽车电召服务统一接入管理等意向。在此之前,上海与北京皆有限制打车软件的动作。为了更有效地整合资源、开拓新的市场,亟需两家龙头公司共同努力。

滴滴和快的的未来
在中国,结婚绝不仅仅是两个人的事儿,恩爱秀够了,家事照旧得慢慢来算。展望滴滴与快的的婚后生活,还存在着太多疑问与不确定因素。

在这次联姻中,马干爹和马干妈的角色可谓至关重要,滴滴与快的的合并能够让人如此吃惊,很大部分原因也是因为这两位现在的亲家就在前几天还在斗得你死我活。


距滴滴CEO吕传伟称,“情人节计划”从1月21日启动到现在完成,只用了22天时间(当然其背后复杂的考量与酝酿过程不计在内)。而众所周知,2月3日,微信还在全面封杀支付宝红包,大有死磕到底之势。自古互联网公司一旦站了腾讯或阿里之间任何一边,和另一边就必须得势不两立,因此滴滴和快的能拉着两位结亲,着实是壮举,同时也让人喟叹,商界没有永恒的朋友和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但众所周知,两位马大帅都不是好惹的主,表面上一团和气,暗地里难免有摩擦。即使双方在公开信中互谦互让,在讲究排位的中国,新公司到底是叫“滴的”还是“快滴”依然是一件暗藏杀机的事儿;具体股价分配、此后会不会打通微信和支付宝两大支付平台等等都还是未知数。


至于消费者最为关心的补贴问题,滴滴总裁柳青明言:“补贴还需要继续进行,因为还有市场还需要教育。”但可以想见的是,在合并后公司已经占据98%以上的市场份额时,补贴的战略作用已经消失,大概命不久矣。


在生物学上,自然选择是推动基因变革、物种进化的强大力量。这一次历史性的合作也让我们看到,在足够大的外部选择压下,一切皆有可能,包括爱情。


此时不妨猜想,现在互联网公司们或许面前微笑,背后一刀,但一旦某日身旁出现了足够强悍的新对手,也可能立马干戈化玉帛,包括腾讯与阿里。


公司合并之后,底气足了,眼界自然放宽。此时你若再要问二位的梦想,他或许会理直气壮地告诉你——“我们的征途是星(si)辰(chu)大(quan)海(qian)!”


这并非空穴来风,两家合并后柳青曾表示:“合并后的滴滴快的还是创业公司,这个阶段出行是首选,不会像大公司那样天马行空。你想想,用户一出门想做什么,就知道我们要干什么了。”


那么,除开打车,我们出门的时候会想做什么呢?


新公司会在这些方面有什么作为呢?不妨来大胆猜想一下。


1,公交、地铁等基础公共交通:可能性不大。阻力主要来自政府,现在滴滴与快的对传统出租车行业的冲击已经触动了官方的敏感神经,而对于公交、地铁此类更加基础的准公共设施,管控或许会更加严格。但在现在公共交通重度亏损,政府政策性补贴年年上涨的情况下,引进新势力是否会起到良好作用,还是一个未知数。


2,代驾:公司已明确表示有此意向。


3,自行车:可能。号称东南亚最大叫车软件的GrabTaxi已经衍生出了Grab bike,在某些自行车普及的城市,公司可能掺手公共自行车租赁方面的服务。


4,新型交通工具:电动车或燃料电池汽车……这个脑洞比较大,需要足够的资金与技术积累。


5,步行:步行最需要注意的就是人身安全,所以或许真会上线“滴滴打人”,遇到危险按一下,一键召唤打手,除暴安良……(这个脑洞也太大了吧喂!?)


之前吕传伟也有提到:有什么互联网领域更有可能走向世界,移动出行是最有希望的。可见新公司对于国际市场也有野心。但要走出家门,困难与风险都会翻倍。GGV资本管理合伙人符绩勋表示:交通是一个极其本地化的市场,它需要对接当地的司机和服务者,服务于当地的用户,甚至需要面对当地政策和监管,这一切都需要一个熟悉当地市场的服务提供商。所以对交通来说,本地化服务提供者最可能是赢家。加上有Uber和Grabtaxi这样的珠玉在前,两位新人要突破重围,还得拥有足够的耐心。


文章来源:小V部落(微信号:ITboomer),感谢姑婆学妹廖锡宁的投稿。小V部落为宁妹子归属团队初创的微信公共账号,欢迎大家关注。

姑婆那些事儿(www.gupowang.com)是互联网推广运营知识分享平台,关注移动推广(androidios)运营,网站推广运营、校园推广及互联网领域最新动态 。欢迎关注我们的微信(gupo520),新浪微博(姑婆那些事儿)。

 

本文由姑婆那些事儿原创,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并附带本文链接,违者必究。

 

 

收藏

{{favCount}}

个人收藏

投稿请戳这里!投稿
0

次分享

文章评论(0)

{{ user.nickname }}
发表评论
登录 进行评论
加载更多 正在加载中... 没有更多了